podcast-huayanjingshu-hsuanhua-s2

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淺釋 2 - 宣化上人講述 第二門 藏教所攝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3

    【疏文】約法,名從本起末;以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故,十八本二,皆大乘出故。約機,各是一類之機,非約一機前後大小。 三、攝末歸本門者。依《無量義》,初時說小,次說中乘,後時說大。故《法華》亦云「初轉四諦」;《深密》《妙智》雖復二時,三一不同,皆先小後大。 四、本末無礙門者。謂初舉「照山王」之極說,明非本無以垂末;後顯「歸大海」之異流,明非末無以歸本。故本末交映,與奪相資,方為攝生之善巧矣。是故通論總有五位:(一)根本一乘,如《華嚴經》。(二)密意小乘。(三)密意大乘。(四)顯了三乘。上三如《深密》。(五)破異一乘,如《法華》。 上之四門,圓通無礙;是則前後即無前後,無前後之前後耳。 五、隨機不定門者。此上四門:初門明三類機,始末常定。次門明五類機,異時常定。第三門明一類機,自淺之深。第四門明二類機,初機聞頓,後機從淺至深。更有一類不定之機;或從小乘,次入三乘,後入一乘;亦有從小直入一乘;或多類機。隨聞一句,異解不同。 六、顯密同時者。若異聞互知,是顯不定;若互不相知,即是秘密。顯密同時,亦無前後。 七、上來諸門,一時頓演。八、從初得道,乃至涅槃,不說一句。九、此上諸門,盡通三際。十、上之九門,隨處隨時,重重無盡,皆無前後。後之二門,正是華嚴境界;融取前八,亦不離華嚴之用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2

    【疏文】第二,化儀前後者,今辨如來一代時教,略啟十門:一、本末差別門;二、依本起末門;三、攝末歸本門;四、本末無礙門;五、隨機不定門;六、顯密同時門;七、一時頓演門;八、寂寞無言門;九、該通三際門;十、重重無盡門。 初中,本末同時,始終一類,各無異說。然有三位:一、若小乘中,則初度陳如,後度須跋,中間亦唯說小益小;如《四阿含經》及《五部律》。二、若約三乘,則始終說三,通益三機;如《密跡經》等。三、若約一乘,則始終唯為圓機說於圓極;如《華嚴經》等。其中不通小乘,復攝九世;該於前後,更無異說。 然此三類,依於此世根性定者,常聞如上一類之法;故佛所演,各通始終,更無前後。 二、依本起末門。此有五類:謂初為菩薩說大,二為緣覺,三為聲聞,四為善根眾生,五為邪定。如〈出現品〉「日照高山」及「三千初成」喻中,廣辨其相,皆明先大後小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1

    【疏文】如《淨名》默住顯不二等,是其意也。 五、圓教中,所說唯是無盡法界;性海圓融,緣起無礙,相即相入。如因陀羅網,重重無際,微細相容,主伴無盡;十十法門,各攝法界。義分齊中,當具宣說。 二、依教開宗,宗乃有十,如經宗中辨。 第四,總相會通,曲分為二:先通會諸教,後會化儀前後。今初,諸德立教,各自所據;今雖立五,亦會取諸說,略有五重。 一、或總為一。謂唯是如來一大善巧攝生方便,一音所演;則前之二師立一音者,不失道理。 二、或開為二。此更有三:一、對小顯大,初是半字,後四皆滿;則無違二藏等言。二、對權顯實,則前二是三乘,後三為一乘;則不違《法華》四乘。三者、三四二教,雖則泯二異前,而對三顯一,曲巧順機;後一直顯本法,一向不共,如《智論》說。此同印公平道屈曲。 三、或分為三:初一,小乘;次一,三乘;後三,一乘。或唯後一是不共一乘,《智論》指此以為不共,《大品》等經共二乘說故。此三亦順四乘。又《梁論》第八云:「如來成立正法有三種:一、立小乘;二、立三乘;三、立一乘。第三最勝,故名善成立。」此亦同《妙智經》。真諦三藏《部異執疏》第二卷中,亦同此說。 四、或分為四。此亦二門:一、中間三教,存三泯二別故,開之為四:(一)別教小乘,如《四阿含》等;(二)同教三乘,如《深密》等;(三)同教一乘,如《法華》等;(四)別教一乘,如《華嚴經》。二、約歷位無位,開漸及頓,故分為四。總合二三,以為漸教,餘皆如名。 五、或分為五。如前所立;以漸中有始終故。然取多分,略指數經,實非局判;以一經中,容多教故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0

    【疏文】四、頓教中,總不說法相,唯辨真性,亦無八識差別之相。一切所有,唯是妄想;一切法界,唯是絕言。五法與三自性俱空,八識及二無我雙遣。訶教勸離,毀相泯心;生心即妄,不生即佛。亦無佛無不佛,無生無不生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49

    【疏文】雖空不斷,雖有不常。四相同時,體性即滅。緣境斷惑,不二而二,有能所斷;二而不二,說為內證。照惑無本,即是智體;照體無自,即是證如。非智外如,為智所證;非如外智,能證於如。世出世智,依如來藏。始本不二,則有為無為,非一非異。故佛化身,即常即法;不墮諸數,況於報體?即體之智,非相所遷。 如是義類,亦有眾多;次第對上,如《楞伽》等經、《起信》等論。若會上二宗,廣如別說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48

    【疏文】既出世智,依生滅識種,故四智心品,為相所遷;佛果報身,有為無漏。如是義類,廣有眾多,具如《瑜伽》《雜集》等說。 三、終教中,少說法相,多說法性;所說法相,亦會歸性。所立八識,通如來藏,隨緣成立。不生滅與生滅和合而成,非一非異。一切眾生,平等一性。但是真如隨緣成立。依他無性,即是圓成。一理齊平,故說生界佛界,不增不減。第一義空,該通真妄;真非俗外,即俗而真故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47

    【疏文】既言三性五性不同,故說一分眾生決不成佛,名生界不減。真俗二諦,迢然不同;非斷非常,果生因滅。同時四相,滅表後無。根本後得,緣境斷惑;義說雙觀,決定別照。以有為智,證無為理;義說不異,而實非一。 關於「三性」的解釋,有首偈頌說得很不錯: 由彼彼遍計,遍計種種物;此遍計所執,自性無所有。依他起自性,分別緣所生;圓成實於彼,常遠離前性。 前四句是解釋遍計執性;次二句是解釋依他起性;後二句是解釋圓成實性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46

    【疏文】二、始教中,廣說法相,少說法性;所說法性,即法相數。說有百法,決擇分明,故少諍論。說有八識,唯是生滅;依生滅識,建立生死及涅槃因。法爾種子,有無永別,是故五性決定不同。既所立識,唯業惑生;故所立真如,常恆不變,不許隨緣。依他起性,似有不無;非即無性,真空圓成。說經空義,但約所執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45

    不相應行法有十四個:得、非得、眾同分、異生性、無想定、滅盡定、命根、生、住、異、滅、名、句、文。這十四個不相應行法,與色法不相應,與心法不相應,與心所有法也不相應;雖然和這三種法都不相應,但是還沒有離開這三種法所形成的。 在小乘七十五法裡邊,前邊這七十二種是有為法,後邊這三種是無為法。什麼是「無為法」?就是不生不滅的法性。是什麼呢?(一)擇滅無為、(二)非擇滅無為、(三)虛空無為。 【疏文】但說人空,縱少說法空,亦不明顯。但依六識三毒,建立染淨根本。故《阿含》云:「貪恚愚癡是世間根本等。」未盡法源,故多諍論,部執不同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

  •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44

    「中煩惱」又叫「大不善」。「大不善有二」,這「大不善」有兩種,第一種就是無慚,第二種就是無愧。怎麼叫「慚」呢?就是「慚其前愆」。「愧」就是內裡頭有愧,有愧於心。人若無慚無愧,這個人就很難教化的,所以這叫中煩惱。 什麼是「小煩惱」?有十個:忿、恨、惱、覆、誑、諂、憍、害、嫉、慳。這十種煩惱雖然比大煩惱小一點,說是小,但是也不小,也可以搞得天翻地覆,所以叫小煩惱。 ◎本專輯分五集,涵蓋十門分別如下:第一集: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: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:第三門義理分齊、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:第五門教體淺深、第六門宗趣通別、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:第八門傳譯感通、第九門總釋經題、第十門別解文義 《華嚴經疏淺釋》所有音頻文字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utra_explanation/Ava_prologue/contents.htm 聆聽更多 #宣化上人 #法語 與 #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://mp3.drbachinese.org/online_audio/index.asp.html